- 音义形起名网
- 习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习姓,中华姓氏。得姓始祖有两个:习响,息夫躬。人口总数约810653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068%左右,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三十二位。
《左传·杜预注》记载,习氏,是以地为氏的姓氏。
习(Xí )姓源出有二:
1、源于姬姓,以国名为姓。中国古代春秋时期有诸侯国习国(今陕西丹凤武关),灭国后,其公族有的以原国名命姓,遂为习姓。
2、源于姬姓,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有地名少习,在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县东180多里,后称为武关,居其地者,有人以地名为习姓。
得姓始祖:习响。习姓的得姓是以国为姓。根据《风俗通》记载,习是一个古国名,汉代有习响,曾出任陈相。而《左传·杜预注》上记载,习氏,是以地为氏的姓氏。少习原是一个地名,在折县东之武关,望族出自襄阳。古代有诸侯国习国,习国被消灭后,其国人才以国为氏,而称为习氏。古代的习国,所在地就在现在的陕西省丹凤县武关附近少习山一带。望族居于东阳郡,即今天的浙江省金华市。习氏后人尊习响为习姓的始祖。
习姓历史发展
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100名,究其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源于国名
源于国名,出自春秋时期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左传·杜预注》记载,习氏,是以地为氏的姓氏。少习是一个地名,在析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古有白羽城)东之武关。诸侯国习国覆灭后,习国人以国为氏,称为习氏。
习国灭亡后,在其公族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习氏。到了东汉时期,汉孝和皇帝刘肇在章和二年(公元88年)淮阳(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陈国,敕封西平王刘羡为陈王,同时给刘羡配任的陈国宰相就叫作习响。习氏族人多尊奉淮阳人氏习响为得姓始祖。
在史籍《风俗通》中记载,“习为古国名,汉代有习响,曾为陈相。”
源于息夫躬
源于国名,出自西汉时期大臣息夫躬,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在夏、商时期,在今河南息县之地就有一古息国。周武王灭殷商之后,在十三年(公元1122年),大封姬姓侯爵,将周文王第三十七子羽达封在古息国之地,称息侯,建有息国。
息国曾强大一时,兵强马壮,号称千乘之国,在春秋时期,息国北结齐、郑、鲁等大国,专门南抗楚国,后息国内乱,国势急剧衰败。公元前680年,楚军终于攻破息国,兵灭了其国,国地成为楚国的息县。
息国灭亡后,其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息氏,世代相传至今。到了西汉王朝时期,息氏族人中出了一位著名人物,叫息夫躬。
息夫躬,公元?~前1年,字子微,河内河阳人(今河南焦作市孟州)。息夫躬是著名的西汉末期大臣。他早年为博士,在西汉末期汉哀帝刘欣执政时期(公元前6~2年),他与皇后之父孔乡侯傅晏、汝南太守孙宠关系密切,且交游甚广。后擢升位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封宜陵侯。
息夫躬性格耿正,曾数次上书言事,议论无所避,众畏其臼,见之侧目。他还曾建议修缮京师长安的水利设施,增广灌溉,利通漕运。后因与丞相王嘉政见不合,遂被免官就国(今江苏 江都宜陵镇),后被诬陷“悖污朝纲”之罪入狱冤死。
在息夫躬被捕入狱后,其后裔子孙为避牵连之祸,四散迁逃,其中有改原姓的谐音字“习”为姓氏者,称习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官位
源于官位,出自宋朝时期官吏习学公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习学公事,原为五代时期后周政权设置的官位,隶属于中书门下省,后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后,在中书门下省设立了五个基本的衙门,称作五吏房:一是总房,又称孔目房;二是吏房,三是户房,四是兵礼房,五是刑房。这五个部门综管处理所有的文书事务。
到了北宋神宗赵顼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重新设置“检正五房公事”一名,总管兵监督五房吏各项事务,该官员又称“都检正”。为此,在五房吏各置“检正公事”二人,各自掌管本房事务,简称“检正”。
所有的“都检正”、“检正”皆由京官充任,已经被皇帝选定为充任者,就叫做“习学公事”,然后经由吏部审核之后,分派至相应岗位进行见习,待前任“都检正”、“检正”离任后继任,其后便称“都检正”或“检正”。如若在任的“都检正”或“检正”处于重大国事期间而一直不离任他调(如大规模战争、大范围自然灾害、持续宫廷内乱等),可怜的“习学公事”就一直在岗“见习”,不得他调。
到了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宋神宗对朝廷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史称“元丰改制”。期间,废除了“都检正”、“检正”之官称,其职能分归“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左司郎”、“尚书右司郎”,但“习学公事”之称仍旧保留。到了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又重新恢复“检正诸房公事”二人,第二年又废除。到了宋绍兴二年,再重新设置“检正”一名。
源于官位“教习”
源于官位,出自明时期官吏教习,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教习,是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教育诸王子而专门设置的官员名称,后成为官学教师的官名。其职能在史籍《明史·职官志》、《清通志·职官略》中皆有详细记述。
明朝时期,朝廷先选一些优秀的进士入翰林院学习,时称庶吉士,给这些庶吉士们教授课程的官员就称作“教习”。自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开始,命学士充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以后,专以礼、吏二部侍郎兼掌教习。
分支姓氏
先祖:袭勖 出现时间:明朝嘉靖年间
明朝嘉靖年间村里出了个博学多才的教书先生袭勖才改姓“袭”的。关于袭勖改姓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说袭勖教育出的学生中有四人中了进士,同朝为官。皇帝为了嘉奖他为国培养出了栋梁之材,特赐龙袍召他进宫见驾。 见驾之中,皇帝随便问他是姓哪个“xi”字,袭勖虽然满腹经纶,可见驾还是第一次,不免紧张,便双手搓起了龙袍,未能及时回答。 搓着搓着,急中生智,忽然答道:“龙衣之袭”;另一种说法是,袭勖棋艺高超,皇帝召他进宫之后,经常与皇帝对弈。有一次皇帝找他下棋,他正在树下瞌睡。皇帝怕他着凉,便脱下自己身上的龙袍为他披在了身上。 袭勖醒后,为感皇恩,便改姓为龙衣之“袭”了。
袭勖最后被赐为“教谕”。所以章丘县志和乡人都习惯称他为“袭教谕”。现在,据袭氏族谱统计,袭姓已繁衍至章丘多个村庄及省内多个县份与东北三省各地。
习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约810653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068%左右,习姓在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三十二位。
习姓传统文化
习姓郡望堂号
堂号
中和堂:以望立堂
东阳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忠烈堂:蜀汉时有习珍,为零陵都尉。孙权袭杀关羽,习珍于零陵孤军抗吴。孙权派使者来招降,习珍大义凛然地说:“请回去告诉碧眼儿,我宁做汉鬼,不做吴臣!”最后因粮绝,援兵不到,便拔剑自杀报国。
郡望
东阳郡:相当今浙江省金华地区,靠近福建。
襄阳郡:相当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
习姓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习国;望出襄阳。
——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习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各地宗祠通用联:
四海凿齿威名远风清骨峻精神永
——谢向英撰联 出自《幽兰引》欧里白梅行》
藏乾坤之精华蕴山川之灵气
——谢向英撰联 出自《归云轩》系列之《习凿齿系列专刊第一期》
文风昌华明德愿万物化育增辉同
——谢向英撰联 出自《幽兰引》欧里白梅行》
金马流芳翰苑世家
——谢向英撰联 自《中华习氏千字文》浩然正气勤俭为尚 文华为本实干兴邦
——谢向英撰联 自《中华习氏千字文》
博涵经纶文德赢世;耕读为本经史传昶
——谢向英撰联 自《中华习氏千字文》
七言通用联
史笔擅春秋之誉;
岘山留沼薮之华。
——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襄阳人习凿齿,字彦威,博学广闻,以文笔著称,得桓温器重,官从事别驾,后任荥阳太守。桓温阴谋称帝,习凿齿《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而贬曹魏,用来讽桓温。下联典指东汉襄阳人习郁,字文通,官侍中。曾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建造鱼池,池边筑高堤,堤上种竹及长楸芙蓉,人称“习氏佳园地”。
九言通用联
斑流管馨,擅荆襄之秀;
蓉楸垂映,挹汉沔之华。
——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习凿齿,襄阳人。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下联典指东汉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堤岸种竹及长楸芙蓉。
习姓家传典籍
习氏五修族谱十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东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习氏六修族谱十九卷,首两卷、未两卷,(民国)习名静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东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习氏六修族谱,(民国)习德庆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东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习氏六修族谱十九卷,首三卷、末三卷,(民国)习德庆等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东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注:始迁祖为[明]习书琢、习书磨。
河北行唐习氏西股老静支谱一卷,(现代)习文修编著,1999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祖为习老静。现被收藏在河北省行唐县庙上村。
习姓字辈排行
贵州盘县习氏字辈:“乾坤文凤起连玉正先盛德朝开龙远光大齐家生木水有本源山川毓积英鸿发培元气福裕俊昆才能经邦国忠孝艮明盘卅”。
湖北长阳习氏字辈:“修贤仿应上国呈之廷启金玉家培桂兰文明昭盛世德治正光昌大学传心法以道维朝纲”。
湖北兴山习氏字辈:宗氏代久本之元远万年兴
湖北通城习氏字辈:孔孟可师,文章传世,锦江源远,国学兴明,广生富贵,永庆平成。
云南牟定习氏字辈:“学有根元在”。
四川自贡习氏字辈:“光明正大道德传家定国长久吉祥如意”。
陕西富平、河南邓州习氏字辈:“国玉永宗中正明通继述乘显尊守从容”。
习氏一支字辈:“益荣凤祥如守永维纪缟瑞崇方应绍开必大振益永孟隐贤朝昆策眩宜珍”。
习氏一支字辈:“仲天易万……”
习氏一支字辈:“美家远紫……”
习氏一支字辈:“佳运宏昌国祚永长诗书继世孝有一堂文章德业久代发祥”。
习姓家族名人
习珍:零陵都尉。
习温:东吴襄阳人,自幼爱读圣贤书,识度广大,为官清正廉洁,不以权势自居自傲,曾斥责他的儿子:“生于乱世,贵而能贫,始可以无患,怎能以侈靡竞赛呢!” 习氏得姓祖先习凿齿画像 谢云生绘
习郁:字文通,襄阳人,封襄阳侯,融子。初为侍中。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樊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祖籍湖北襄樊)人,东晋史学家。
习辟缰:(生卒年待考),晋朝著名将领,骠骑从事中郎将。
习经:(生卒年待考),字嘉言,号寅清居士,自号寻乐翁,新余人。著名明朝文学家。公元1424年前后即明成祖永乐末前后在世。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举进士第。以试黄鹦赋称旨,擢授编修。官终詹事府詹事。经文结构有法,诗工七言长句。有寻乐文集二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习嘉言:(生卒年待考),江西新余人。著名明朝大臣。习嘉言在明永乐年间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官至太常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曾主持过京闱乡试,著有《温室稿》、《西垣漫稿》、《寻乐集》二十卷。至今,白梅村仍保留有习嘉言祠堂。 习近平
习祯:字文祥,南郡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国官员。
习仲勋: 祖籍河南邓县 (邓州),清末, 其祖父携全家迁至陕西富平县丹村乡中和村定居, 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习近平: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习自强:(1894—1952),字健夫,丽江古城五一街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重九起义,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第二混成旅少将参谋长、贵州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兼滇黔联军宪兵司令,转战川、黔、桂等省,屡立战功,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积极开展爱国爱教的抗战救亡活动。
习自诚:(1896—1954),字朴安,丽江古城五一街人。先后参加重九起义、护国运动及护法、靖国、建国诸战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蒙自镇守使、陆军军械局少将局长等职。
习姓研究考证
中华习氏千字文
作者 谢向英
云霓春秋,少习古芳。神农后裔,炎帝为长。源自习国,姓开汉光。武关为始,析县志扬。
或为息氏,望出襄阳。才名智慧,大汉习飨。贤维宰相,陈州辉煌。三国鼎立,习温浩荡。
节俭为本,爱民高尚。习炫善文,北部笔昌。教授弟子,桃李满疆。东汉习郁,侍中襄阳。
习家池高,芙蓉浩穰。岘山高耸,立德朝纲。青史留名,汉晋春秋。壮哉习珍,零陵都肘。
丰田美誉,毓秀东阳。名臣驻郡,泰业锡光。为蜀死节,千载名扬。凿齿为侯,敕封荥阳。
避难符坚,万载书堂。新余分宜,隐尔风雅。白梅傲雪,风骨铿锵。枣木吉祥,辉映朝疆。
淝水战后,修辑国史。远避于世,躬耕齐家。蒙山右歭,孔目江长。龙窝老屋,狮山镇将。
分宜旧治,高隐为禳。珠玉齐家,半山书堂,老泉涵碧,凝凤徜徉。浩然碧宇,岘山威扬。
汉晋春秋,越魏继汉。方遒大统,巨篇煌煌。诸葛功名,异代相知。襄阳旧志,博学洽闻。
魏晋遗风,退隐守诚。道安元化,空为众形。宅心仁厚,本无宗生。半山书院,清风朗朗。
温良恭俭,诚实友让。桥乡古镇,簪缨叠扬。骠骑威武,有子辟强,侍中俊郎,梅仙洞藏。
崎岖仕路,智慧担当。风清古峻,清心节谅。有毅迁徙,湖州重光。仁德兴仕,花门楼煌。
云屋飞阁,仙凡高堂。文德德善,儒学为航。诗名广布,历经长阳。战乱屡起,洪武多惶。
邓州堰子,思敬携行。永生再迁,乃至富平。耕读为业,一脉相承。关中名邑,富庶太平。
习家庄里,蔚然深宗。宗德刚直,传家织耕。勤劳质朴,身体力行,辛亥风云,含莘室成。
有子中勋,求学革命。俊朗超群,悟性不同。荆山藏梅,渭水古风。少小多志,公学立诚。
革命发祥,都村三杰。学生运动,层起云涌。望湖楼高,青年赤诚。渭北风暴,三师学潮。
天灾大旱,十八年馑。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亲人故去,家事突悻。不屈不挠,坚定坚强。
筹赈义举,为民请庭。无畏无惧,献身革命。年仅十六,投入兵运。两当兵暴,惊世骇俗。
追随刘谢,反帝同盟。游击大队,转战富平。照金苏区,政委先行。转战陕甘,特委委员。
政府主席,建设边区。荔园堡会,重任担当。反围剿战,艰苦卓绝。错误肃反,立场铮铮。
统一战线,两下关中。殚精竭虑,帷幄运筹。守卫边区,抗日为营。绥德抗战,革命伴侣。
伉俪情深,为国尽忠。鏖战西北,书记担当。边区土改,民心所向。保卫延安,人民重托。
晋绥联防,远见卓强。建功立业,为国铿锵。心系百姓,国务繁忙。忍辱负重,忠诚至刚。
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开放广东,开拓新创。一身正气,千古名扬。有子近平,博文名璋。
岁月磨砺,知青为长。清华学子,再续辉煌。党政军学,经历多广。国家主席,万民敬仰。
平实谦和,华夏立骧。浩然正气,勤俭为尚。文华为本,实干兴邦。传承历史,兼济情长。
廉政清风,大国泱泱。历代先贤,望族流芳。簪缨迭出,千秋蹡蹡。怀清好读,友而志尚。
质本清峻,不逞艳阳。怀济清神,诗书秀丽。堪比伯夷,老而隐乡。怀恭温和,操洁荣光。
缙绅之荣,永世弗忘。启登文采,珍佩彩茳。盛世仪哲,华美吉祥。书琢为官,西蜀称名。
谐隐长沙,益阳始祖。书磨卧江,黔州州牧。哈州退隐,秉承祖志。老静再迁,续晟行唐。
嘉言问鼎,乐善华章。詹事容肃,操行纯正。真事智慧,正佐大常。侃公刚如,丰满可掬。
科第丰才,堪掷果玉。襄公溯古,宏图辉扬。世相义勇,玉树倜傥。风神高挂,帝佑英翔。
博斋巍乎,恬静性渊。笔扫千军,凿齿苗裔。瀛洲六任,百姓恭之。博涵经纶,文德赢世。
子功心慧,志高气扬。貌虽侏儒,家学文章。白鹿监院,儒教益昌。修江西志,史册留芳。
伟堂俨然,翠柏德瑺。教育英才,当世儒芳。节高风貌,骨格严庄。晚年守志,后人景仰。
均谦公智,博采众长。梅田修谱,功德无量。芳甫公厚,上步平康。皓而颜苍,山水徜徉。
文轩事碌,骨峻气张。清白一世,功德天翔。文德公后,聪慧裔疆。勤劳朴实,邻里相帮。
北迁邓州,习莒为乡。九修族谱,时代新章。研读历史,雄略韬王。凿齿正名,著书立坊。
嘉言为教,屡述祖强。根珠勤勉,默守故乡。保护文脉,编辑多广。经史传承,翰苑世光。
文风昌华,金马流芳。子孙修延,益久益昌。齐家天下,公道尊长。俾族众人,知史根旺。
修身德业,谨言慎行。型仪宜端,敬尔魏襄。德行邻里,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戒惧约之,操守不失。君子之仪,友善为帮。睦以合族,上下有行。孝悌父母,顺为报当。
士家弟子,常毅思强。灵气乾坤,国运民昌。震宇川江,人才辈将。耕读为本,经史传昶。
静坐心安,碌思琪旸。秉承家训,古风犹旺。诚实勿躁,勤勉为纲。宽厚恭俭,养德明彰。
威仪肃然,诚敬桑芳。天地正位,万物化育。扬名四海,增辉无疆。
作者编注:
中华习氏千字文,本着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导向,资料已经整理搜集多年,于癸巳年春节成稿,共计一千四百六十四字。释文版计两万两千余字,正在编辑出版。在此感谢多年孜孜不倦,以魏晋风骨精神为研究导向的江西南昌大学吴直雄教授,还有书画家谢云生,一直潜心绘制魏晋时代之谢安、道安法师、凿齿公、习氏宗亲文化之书法、碑文、人物画系列,及白梅及枣木山山水系列,收录在杨柳青出版社为其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谢云生作品精选》和《谢云生书法精品选》中,以《凿齿登高图》主题为封面,我则在2011年就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向英诗选《幽兰引》中发表《春日欧里白梅行》等及欧里、白梅诗词书画作品,归云轩艺术机构常年印制凿齿公画像及山水系列十万余张,广布海内外,编辑出版《习氏宗亲文化艺术专刊》系列书法、绘画,整理出版的《汉晋春秋》等系列文集,挖掘根亲文化,整合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