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义形起名网
- 司马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司马(sī mǎ):西晋、东晋国姓,为中国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源于风姓,故程伯休父为司马氏得姓始祖(有待考证)。
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
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
司马姓历史发展
司马姓姓氏起源
渊源一
司马 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春秋宋国,楚国,晋国,各国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在程伯休父的后裔子孙中,一部分“以官为氏”而称司马氏,一部分“以国为氏”而称程氏。程伯休父娶安定胡开国之女,生二子:长子仲庚、次子仲辛。仲庚后来继任其父大司马之职,其后裔子孙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为司马氏始祖;仲辛则承袭安定侯,其族人移居太原,仍称程氏。
该支司马氏与程氏是同宗同源,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风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程伯休父为得姓始祖。
渊源二
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司马穰苴。
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子反,名熊侧,即楚公子侧,是春秋时期楚共王熊审执政时期(公元前590~前560年在位)的楚国上卿,官为大司马,执掌楚国军队,曾多次为楚国建立功勋,是楚共王属下的重臣。 在司马子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楚国的司马期思县公、司马子西、司马子良、右司马公子申、司马子庚、大司马冯,右司马公子櫜师,左司马公子成、司马公子齮、司马蒍掩(薳掩)、司马公子弃疾、司马公子卯、大司马公子燮、司马薳越、左司马沈尹、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左司马公子眅、左司马沈尹戌等等的后裔子孙中,也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司马氏与芈姓、熊氏是同宗同源,也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芈姓司马氏族人大多尊奉司马子反(熊侧、公子侧)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司马韩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韩厥,谥号献,史称韩献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韩氏家族的第五代领袖。韩厥是韩子舆的儿子,他早年丧父,由晋国上卿赵盾抚养长大,后被赵盾推荐为晋军的大司马,是春秋时期晋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人物。在韩献子逝世后,他的儿子韩宣子韩起继位,培植起了一个庞大的韩氏家族,为日后与赵氏家族、魏氏家族联手进行“三家分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韩献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晋国的司马魏绛、中军司马张老、中军司马张君臣、司马女叔侯、司马羊舌鲋、司马叔游、司马弥牟等等的后裔子孙中,也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司马氏与韩氏是同宗同源,也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姬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韩献子(韩厥、韩献)为得姓始祖。
源流五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著名春秋初期宋国大夫,名子嘉,字孔父。是孔子的六世祖,官为大司马。
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二年(宋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将死,让位于其弟子和,是为宋穆公。宋穆公在位九年将死,嘱咐大夫孔父嘉以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太子与夷,并遣其子子冯出居于郑国。孔父嘉受嘱,在周桓王姬林元年(公元前719年)拥立子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宋殇公继位后,拜孔父嘉为大司马,执掌宋国兵马。
宋殇公在位十年(公元前719~前710年),宋国就与周边其他诸侯国鏖战了十一次,民不堪命。当时的宋国太宰华督见子嘉的妻子“美而艳”,色心大壮,要谋夺其妻,遂借安宁人民为名,挑唆民众将“战争祸魁”孔父嘉杀死,由此夺取其妻。宋殇公得知此事后大怒,华督又干脆杀了宋殇公,驱逐孔父嘉一族出境,迎宋穆公之子公子冯于郑,是为宋庄公。孔父嘉一族被华督驱逐出宋国后,族人四散于各诸侯国,其中有一支逃至鲁国,在(公元前551年)农历8月27日诞生了至圣先师孔子,鲁国由此儒风大盛,士子们皆趋之若鹜,这倒是华督怎么也预料不到的。在孔父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宋国的司马子鱼、司马乐豫、大司马公子卬、左司马子朱、司马华孙、司马华耦、司马荡虺、司马子伯、司马荡泽、司马老佐、少司马华貙、大司马公孙忌、司马子仲、右司马子国、司马向戌等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皆称司马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子姓司马氏与孔氏是同宗同源,也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了。该支子姓司马氏族人皆尊奉孔父嘉(子嘉)为得姓始祖。
渊源六
源于改姓
⑴.属于因故改姓为氏。许穆之、郝惔之、程道养三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流民首领。据史书记载:许穆之、郝惔之、程道养,他们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为司马氏。
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初,许穆之、郝惔之、程道养三人率部民投靠仇池国武都王杨难当,并改姓为司马氏。当时许穆之改姓名为司马飞龙,郝惔之则改姓名为司马康之,皆讹称是晋室近戚。不久,郝惔之即为仇人所杀,而许穆之则在南朝宋嘉元九年(公元432年)脱离武都王,在四川地区领导了著名的益州农民大起义,但很快即兵败被杀。在许穆之牺牲之后,其部下赵广、程道养等继续以司马飞龙的名义坚持起义斗争,起义军最盛时兵力达十万之众,一直延续了五年之久,方被南朝宋政权镇压下去,因此世人一度曾以为许穆之是在南朝宋嘉元十四年(公元437年)才死的。
在许穆之(司马飞龙)、郝惔之(司马康之)、程道养(司马飞龙)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部下中,皆以先祖所改之氏称司马氏。该支司马氏族人皆尊奉司马飞龙(许穆之)、程道养为得姓始祖。
⑵.出自东晋王朝大司马王导,属于避难改姓为氏。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琅砑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出身名门望族。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家,也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当时晋元帝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室中又是疏属,之所以能够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导的支持。晋元帝因此把王导比做自己的“萧何”,极为倚重。东晋王朝在长江流域建立汉族政权以后,经济和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王导主政期间,“绥抚新旧,维系伦纪,义固君臣,清静为政”,多次制止了王氏家族拥权夺位的企图,积极发展江南经济、调和南北士族矛盾,使东晋王朝迅速稳定。
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王导、庾亮相继死后,朝野忧惧。东晋朝廷以陆玩拜司空。当时陆玩再三辞谢,他叹息着对宾客们说:“以我为三公,是天下没有人材了!”时人认为这是明智的看法。当时,东晋王朝的确又遇到一次危机,那就是桓温的篡夺事件,但由于王、谢两大士族的抵制,桓温的野心未能实现。桓温死后,谢安出面执掌朝政,起用桓温的弟弟桓冲做荆州刺史,与谢安同心保护帝室。从此东晋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这是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各大族势力平衡的“镇之以和静”的作法分不开的,也说明王导保持东晋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积极影响作用。
在王导的后裔子孙中,后有避难改姓者,以先祖官职称谓以及晋王朝国姓为姓氏,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王氏司马氏族人皆尊奉王导为得姓始祖。
司马姓姓氏始祖
1.程伯休父(得姓始祖)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追源溯流,司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官拜司马(管辖军政和征战的官职)的程伯休父,因他屡次征战有功,而被赐姓为司马,其后世子孙即“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时期一个诸侯,是上古颛顼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子孙所传。程伯休父的子孙,一部分“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一部分依照惯例“以国为氏”而姓程。因此司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同宗共祖。司马氏的得姓,大约在两千七百余年前。司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为司马氏的得姓始祖。周宣王时,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後遂成司马氏。
2.司马碧潭:原籍浙江山阴,明初仕宦於潭州,命三子分居三湘。始迁湘阴祖为碧潭长子化龙,生於元至正间,卒於明洪武间,初居湘阴六塘铺,旋徙居金溪山。始祖碧潭公,号月川,明洪武年间自浙江绍兴府山阴县长乐乡为潭州提学,生子三,次子成龙居湘潭;季子如龙居湘乡;长子化龙公则居湘阴环萃洲,传至宏、宁、宣、实、宇、富、宽、完衍为八房,环居湘水间数十里而遥,惟实公房迁徙不一,近而长、平、潭,远而桃源、石门。是为迁湖南始祖。
3.孔父嘉。
司马姓迁徙传播
司马氏是中国汉族传统复姓之一,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门阀。“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先秦时期,司马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程(今陕西咸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最早繁衍发展中心是古代顿丘。就是现在河南清丰、浚县之间一带,该地名曾出现于《诗经》中的《卫风·氓》中,是一个与中华民族有深厚渊源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个地方在春秋时代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隶魏国。
两汉时期,司马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其中河内郡(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地区武陟县西南一带)一直是司马氏的重要聚集地。
三国曹魏时期,河内温地(今河南温县)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后其孙司马炎废魏建晋,都于洛阳。从此,河内郡成为司马氏家族最著名的郡望。
司马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西晋和东晋政权,共历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进一步扩大了司马世家的影响。但是由于晋朝司马氏皇权不断衰落,司马姓的贵族为免被迫害,很多改换他姓。东晋王朝灭亡以后,司马氏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氏有许多改为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程氏等,亦有维持司马氏复姓者。
司马姓姓氏名望
姓名
备注
司马颙(?―306年)
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司马卬(?-公元前205年)
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
司马光(1019年-1086年)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炎(236年-290年)
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
司马耕(生卒年待考)
春秋末期宋国人。唐开元封“向伯”,宋又封“楚丘侯”,后又改称“睢阳侯”。
司马谈(生卒年待考)
著名汉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公元前146~?年)
著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
西汉辞赋家。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
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
司马懿(179—251)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西晋高祖宣皇帝。
司马师(208—255)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昭(211—265)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徽(?—208)
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衷(259年—307年)
西晋第二位皇帝
司马姓人口分布
如今,司马氏仍为复姓中的大姓,分布较为广泛,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偃师市、温县,陕西省的韩城县,山西省的涑水县,安徽省的宿松县,湖南省的湘潭市、湘乡市、湘阴市,山东省的兰陵县,江苏省的丹阳市,江苏省的金坛市指前镇,贵州省金沙县、盘州市大山镇、黔西南州普安三板桥镇,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均有司马氏族人分布。
司马姓姓氏文化
司马姓郡望堂号
郡望
河内郡
偃师县:偃师首阳山镇为西晋皇陵所在地。
温县:是司马氏历史上的望族居地。
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偃师堂:以望立堂。
温县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汉朝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和司马懿仲达都封太史公,司马迁继续其父司马谈写成《史记》。后有宋朝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司马氏因先祖有名史家,称“太史堂”。
司马姓家谱文献
名称
编纂者、编撰方式
藏地
备注
山西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八卷
著者待考,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湖南湘潭司马氏宗谱
著者待考,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始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续修
湖南省图书馆
/
湖南湘阴司马氏族谱
(清)司马先达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
/
/
司马氏庆系谱六卷
(清)司马灏文重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
江苏无锡梁溪司马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司马栋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始迁祖为[宋]司马宗召
湖南湘阴司马氏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司马承贵纂辑,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司马氏族谱十一卷,末一卷
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河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司马姓字辈排行
山西涑水司马氏字辈:“过前惟微见之者明我知既效畴云弗矜人为椎常心所荣我方柜避严敖乃行势盈速罪连比朋先见之哲椎而不膺帝求诤臣诏来自京恳章以辞收命于成鸣人皆进我独退之众人多回我独直之直岂我名退惟我当谁其知之哲君惟皇道遐命局矣其亡琢兹温楚水谙端良”。
湖南湘潭司马氏字辈:“开先承祖德继述裕家传鉴学宗资治文章启后贤东浙源流远南湘惠泽长地灵钟后杰百世颂其昌”。
湖北公安司马氏字辈:“盛德启师相立朝金学芳家传世远宏业铭巽常宪点遵前哲谋献达玉堂养成端正品建树寇乡邦”。
司马姓具体世系
一、开天辟地至西晋结束:
盘古(姬古,配太元圣母)
→有巢(姬巢,配缁衣氏)
→燧人(姬燧,“三皇”之一,配华胥氏)
→伏羲(姬羲,“三皇”之一,史称太昊,尊称羲皇,配女娲)
→少典(姬典,配女登,生炎帝;配附宝,生黄帝)
→黄帝(姬元,字:轩辕,配嫘祖,五帝之一)
→昌意
→颛顼
→伯称
→老童(又名:卷章)
→重黎(又名:祝融)
→……(这之间,隔数代)
→司马文
→司马兴
→司马裴
→司马云
→司马玉
→司马胡
→司马泰
→司马弓
→司马努
→司马克
→司马邕
→司马贤
→司马启
→司马晋(晋始祖高皇帝,司马炎追谥)
→司马休(晋圣祖元武皇帝,司马炎追谥)
→司马偁(晋宁祖烈皇帝,司马炎追谥)
→司马仁
→司马康
→司马守
→司马仰
→司马建
→司马里
→司马遵
→司马观
→司马元
→司马庆
→司马钧(自司马仰至司马钧为八世)
→司马量(一作:司马亮)
→司马俊(一作:司马儁)
→司马防(晋熙祖太皇帝,司马炎追谥)
→晋宣帝司马懿(次子)
→晋文帝司马昭
→晋武帝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
→吴孝王司马晏
→晋愍帝司马邺
二、东晋时期:
分为三支:
①司马防
→晋宣帝司马懿(次子)
→琅邪武王司马伷
→琅邪恭王司马觐
→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建立者)
→晋成帝司马衍
→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
②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建立者)
→晋明帝司马绍
→晋康帝司马岳
→晋穆帝司马聃
③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建立者)
→晋简文帝司马昱
→晋孝武帝司马曜
→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
→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
司马姓宗祠对联
四言
职官启姓;河内阀阅:全联典指司马氏的郡望和源流。
河内世泽;太史家声:上联典指司马氏的望族居河内郡。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司马迁,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司马谈任太史令。
龙门良史;洛邑相公: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史家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龙门人。早年游历各地,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又继任父亲司马谈的职务太史令,太初年间与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改革历法。后因对大将军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事有所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其中不少传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大臣、史学家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宋宝元年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宋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宋神宗时赐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极力反对。后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宋哲宗时任宰相,死后追封温国公。
圣门高弟;水镜先生: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司马牛,孔子弟子。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颍川阳翟人司马微,字德操,善于了解人,人称“水镜先生”。久居荆州,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
史称绝业;赋就凌云: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司马迁,作《史记》百三十篇,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司马相如,工文词,作《子虚赋》、《上林赋》等赋,汉魏六朝人多仿之。
洛滨耆硕;德行大贤: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司马牛,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司马光,神宗时为御史中丞,以议王安石新法,不合去,居洛十五年。
题桥志奋;警枕功成: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司马相如誓志为官,从成都去京,于城北升仙桥桥住上写道:“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醒,乃起读书,著《资治能鉴》、《司马文正公集》。
五言
通鉴传名远;史记享誉高: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大臣、史学家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今山西夏县)。宋宝元进士,官至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宋英宗时,进图龙阁直学士,献《通志》八卷,命设局续修。宋神宗初期,任翰林兼侍读学士。《通志》赐名《资治通鉴》。为中国重要编者年史著作。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初任郎中,汉元封三年(公元108年)继父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旧史。又遍游名都大邑,探访古迹,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编撰史书。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事辩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仍发愤著书,历十二年,于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通称为《史记》。全书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总括三千余年史事,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
七言
司空见惯浑闲事;马到成功壮声威: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司马复姓“司马”二字的嵌字联。
涑水渊源之华胄;龙门金石之奇英: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司马光,居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著《资治通鉴》。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司马迁,生龙门,受腐刑后,著《史记》,藏之金匮石室。
八言及以上
奉使称荣,藉湔妇耻;恤贫却女,慨助妻奁:上联典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官。经临邛时,结识了卓王孙的寡女文君,与她一起回成都,因家徒四壁,又返临邛卖酒,卓王孙以为耻。相如工辞赋,所作《子虚赋》为武帝赏识,被召进京,又作《上林赋》,武帝任他为郎,曾奉使西南,后任孝文园令。卓王孙又引以为荣。“湔”(Jiān音煎),谓洗雪。下联典指北宋司马旦,字伯康,司马光之兄,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太中大夫。曾遇到一个因罪罢官的人,贫困而无法生存,司马旦每月从俸禄中分出一部分接济他。那人无以回报,愿把女儿嫁给他为妾,他惊而辞谢,拿出妻子的奁中物帮那人嫁女。
奇志题桥,果驾高车驷马;知人称镜,由识伏龙凤雏: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事典。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下联典指历史名人司马的徵事典。
司马姓姓氏成就
司马氏统一中国:晋朝统一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重要事件之一,司马氏作为著姓,不是大姓,人数相对不多的条件下,能领导统一中国,在三国历史条件下是因为执行了仁义政策,得到人民拥护,是古代宗法环境中的必然结果。司马氏在三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或者有密切的宗法关系,因此在三国都是受到统治阶级和百姓拥护。司马氏在曹魏政权的影响力起源于司马氏与曹氏早期亲密的关系,曹操本人就是司马防荐举出仕,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等八兄弟都是任职曹魏,很多功勋显赫,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族司马芝、司马琏等也是曹魏大臣,他们都能执行进步政策,受到人民拥护。尤其是司马懿一家为维护曹魏政权、守土开疆作出重要贡献。在蜀汉政权和刘氏中,司马氏同样受到尊崇,东汉末司马直是名臣,他廉洁爱民,连皇帝都敬重。蜀汉的建立者刘备与著名的司马徽亲近,在当时只有司马徽器重寄人篱下、势力单微的刘备,把自己最著名的学生诸葛亮、庞统荐举给刘备,其他的学生徐庶、向朗、尹默等也曾在蜀汉集团中任职,曹魏司马氏集团重要成员裴潜的弟弟也在蜀国任职,因此司马氏在蜀汉也有巨大影响。在东吴政权中,春秋时代陈田氏著名将领穰苴改姓司马氏,在春秋末期,陈田氏的后人中有改姓孙,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是司马穰苴的同族,与曹魏司马氏在宗法上是关系最密切的,司马懿、司马孚是最积极主张孙曹联盟,司马昭又能释放吴国战俘,与孙皓停战,主持南北议和,受到江南百姓的拥护。在三国时代司马氏的同族程氏、马氏也都是发挥了重要影响,对司马氏统一中国也发挥了作用。其中在曹魏政权中,程昱是著名大臣,功劳显赫;在东吴政权中,程普也是重要功臣;蜀汉中马超、马良是重臣。在封建社会政治基础制度、民心向背、文治武功等方面看,司马氏在当时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宗法上与当时著名人物都有密切的亲戚关系,对孙刘曹宗室也能优待,封王公侯,没有迫害、侮辱。因此司马氏统一中国在当时是有利于人民,是代表进步、合理的。即使当时与司马氏敌对的诸葛亮等人的后代都受到司马氏优待,诸葛亮曾与司马懿通信,他的孙子在晋朝任江州刺史。
司马姓姓氏传闻
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司马姓氏族大幅南迁。而东晋末年又被刘宋取代,司马氏族人逐渐减少。多支族人为了避战祸而改姓,到了北宋时就很少了,蒙古人入侵后,分支多改为为司姓、程姓、马姓等,或出走海外。
司马姓姓氏政权
司马姓西晋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
舞阳文贞侯(魏废帝曹芳谥)
司马懿
179年-251年
-
-
舞阳文宣侯(魏废帝曹芳改谥)
-
晋宣王(魏元帝曹奂追谥)
高祖(晋武帝司马炎追尊)
宣皇帝(晋武帝司马炎追谥)
-
长平忠武乡侯(魏元帝曹髦谥)
司马师
208年-255年
-
-
-
晋景王(魏元帝曹奂追谥)
世宗(晋武帝司马炎追尊)
景皇帝(晋武帝司马炎追谥)
-
晋文王(魏元帝曹奂谥)
司马昭
211年-265年
263年-264年(晋公)
264年-265年(晋王)
-
太祖(晋武帝司马炎追尊)
文皇帝(晋武帝司马炎追谥)
世祖
武皇帝
司马炎
236年-290年
265年(晋王)265年-290年(皇帝)
泰始 265年-274年咸宁 275年-280年太康 280年-289年太熙 290年-290年
-
孝惠皇帝
司马衷
259年-307年
290年-307年
永平 291年-291年元康 291年-299年永康 300年-301年永宁 301年-302年太安 302年-303年永安 304年-304年建武 304年-304年永兴 304年-306年光熙 306年
-
孝怀皇帝
司马炽
284年-313年
307年-313年
永嘉 307年-313年
-
孝愍皇帝
司马邺
300年-318年
313年-316年
建兴 313年-317年
司马姓东晋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中宗
元皇帝
司马睿
276年-323年
317年-323年
建武:317年-317年太兴:318年-321年永昌:322年-322年
肃祖
明皇帝
司马绍
299年-325年
323年-325年
太宁:323年-326年
显宗
成皇帝
司马衍
321年-342年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334年咸康:335年-342年
-
康皇帝
司马岳
322年-344年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
孝宗
穆皇帝
司马聃
343年-361年
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升平:357年-361年
-
哀皇帝
司马丕
341年-365年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兴宁:363年-365年
-
废帝
司马奕
342年-386年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皇帝
司马昱
320年-372年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烈宗
孝武皇帝
司马曜
362年-396年
372年-396年
宁康:373年-375年太元:376年-396年
-
安皇帝
司马德宗
382年-418年
396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元兴:402年-404年义熙:405年-418年
-
恭皇帝
司马德文
386年-421年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司马姓晋朝君主
追尊
▪程伯符(圣祖高皇帝)
▪程伯休父(始祖元武皇帝)
▪司马懿(高祖宣皇帝)
▪司马师(世宗景皇帝)
▪ 司马昭(太祖文皇帝)
西晋
▪司马炎(武皇帝)
▪司马衷(孝惠皇帝)
▪司马炽(孝怀皇帝)
▪司马邺(孝愍皇帝)
东晋
▪司马睿(元皇帝)
▪司马绍(明皇帝)
▪司马衍(成皇帝)
▪司马岳(康皇帝)
▪司马聃(穆皇帝)
▪司马丕(哀皇帝)
▪司马奕(海西公)
▪司马昱(简文皇帝)
▪司马曜(孝武皇帝)
▪司马德宗(安皇帝)
▪司马德文(恭皇帝)
司马姓研究考证
重黎之后,周宣王时裔孙程伯休父为司马,克平徐方,锡以官族为司马氏。其后世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