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义形起名网
- 崔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崔姓,中华姓氏之一,也是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姓氏之一,汉族崔姓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少数民族崔姓则为汉化改姓。
崔姓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58位,人口较多,约42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5%。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布则以朝鲜半岛和越南为多。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崔姓历史发展
崔姓姓氏源流
崔[cuī]姓的起源有五个:
崔氏图腾
1、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元和姓纂》卷三载:“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生叔乙,让国居崔邑,因氏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采食于崔,遂为崔氏。”《通志·氏族略》载:“姜姓,出齐丁公伋,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氏,遂为崔氏。”姜太公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有个嫡子名季子,本应按礼制继承齐国君位,季子却让位于姜得(史称让国叔乙,即齐乙公姜得),自己则采食于封地崔邑。在姜季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之为崔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嫡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叔乙。叔乙继位后,封季子卿大夫把崔邑(今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季子后裔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崔姓。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避居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续任鲁卿大夫,仕宦罔替。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字伯基)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南部)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西汉实为“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之首。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南祖房崔氏、青州房崔氏、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安平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等定著十房,光在唐代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李郑王」。
南北朝时,博陵崔氏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即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
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称“崔、卢、李、郑、王”均为一流士族。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时,依习惯把崔氏列为第一大姓,唐太宗知道后大怒,说:崔氏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后来唐政府下令改皇室李姓为第一,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崔姓及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2、源于朝鲜民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留唐学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有崔氏。新罗国,是公元四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都城为金城(今韩国庆尚道庆州)。从公元四世纪末起,新罗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登王朝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汉文化。期间使用汉字并创造了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起,新罗设立国学,通读《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书籍。当时,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亦不少,为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罗留唐学生因唐王朝的历代宰相除了皇族李氏以外(有六十一人),就属崔氏最多,足有三十六人,遂以其姓为汉姓,成为后来的高丽大姓崔姓氏族。高丽崔氏本源不一,分别有庆州、全州、东州、海州、朔宁、江隆、和顺、江华、永川、耽津、鸡林、水原、隋城、牛峰忠州、通川、阳川、开城、稷山、龙州、兴海、杨州、汉南……等一共四十三个本贯派系,各不相属,彼此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联。
3、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汉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汉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京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
5、源于被土家族同化。
十五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有二子,长子崔伯基,次子崔仲牟。其后后陕西京兆府三元县东关永清里黑泥桥崔家村崔宣之后,明征南将军崔友,系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人。明朝初年,崔友奉朝命,偕兄崔泰由陕西咸阳率兵入黔,保境安民,兴教化,发展生产。后崔泰回原籍,崔友卜居贵州沿河祐溪,是为沿河崔氏始祖。崔友定居后与当地土家族人通婚被同化为今贵州、重庆、四川等境内的土家族崔氏。
崔姓得姓始祖
崔氏得姓始祖:崔季子
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
季子名德兴,生卒不详。炎帝五十六世孙,齐丁公伋四子(嫡子)。丁公卒後季子应继君位。但季子仁爱贤良,孝悌有加,举贤让国於叔乙。季子携家人隐居景色秀丽之崔邑,後以邑封姓,其子孙遂为“崔”姓。史称“崔氏始祖”。齐丁公伋另一支系子孙以諡号为姓“丁”,故,齐丁公伋为“崔”、“丁”两姓先祖。
注:季子,古人排行以“伯仲叔季”之排行,“季”应为四,故季子在兄弟中排行为四。但,确是正妃所生,故君位应传给季子。叔乙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但因其为庶兄,古时嫡和庶有地位上的差别。
崔姓迁徙分布
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2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历史上崔姓的分布与迁徙
崔姓分布 先秦时期,崔姓有人曾为齐国的卿大夫,活动在山东地区。秦汉时期,崔姓发展很快,成为河北地区的大族,以此为源地向四周播迁,大凡崔姓寻祖,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崔姓自西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崔姓居首位,连国姓李氏也屈于其后,可见崔姓的辉煌。尤其在唐朝时期最为显耀,为宰相者出自清河崔氏的有12位,出自博陵崔氏的15位。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清初崔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排在第四十三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这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等多省。当时的豫、冀、秦中原地区地区为崔姓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为明朝第六十六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山西,江西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73%。全国的崔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鲁豫冀晋、南方江苏江西两块崔姓人口聚集区,崔姓重心向东漂移。
当代崔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陕西、吉林,安徽,广东,江西,浙江。这十省的崔姓又集中了50%。由此可见,崔姓有大批族人已涉足我国最南端。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崔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崔姓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
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豫晋、冀京津、黑吉辽、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甘肃东端、鄂皖苏北段,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4%,居住了大约71%的崔姓人群。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端、内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中部,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6%,居住了大约14%的崔姓人群。
崔姓传统文化
崔姓郡望堂号
郡望
清河郡:治所清阳县,即今河北清河县,据《新表》记载:崔良的十五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因功被封为东莱侯,他生二子,老大崔业字伯基,西汉时袭东莱侯,居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县南部)。自此有清河郡望,在此崔业派生出六支崔氏,即清河崔氏南祖房、清河崔氏许州鄢陵房、清河崔氏郑州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崔氏青州房。崔氏在东汉末已是大姓望族,名列士族行列,在讲究士族门第的社会风气下,被列为一等大姓,即崔、卢、王、郑。崔氏后裔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使崔姓由晋至唐近700年长盛不衰。
博陵郡:东汉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置县,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东汉建安末期改为博陵郡。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重新改为博陆县。西晋时期改置为博陵国,治所在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其时辖地在瀛州、深州境,即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魏又改为博陵郡。隋、唐两朝时期有定州博陵郡,但并非晋朝时期的博陵旧地,而是在今河北定州一带地区。
荥阳郡: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分河南郡置为荥阳郡。西晋时期曾被设置为国,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东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阳丘堂:以望立堂。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博陵堂:博陵以陵名而转为郡名,始于东汉。《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即今天的河北蠡县。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即今天的河北安平县。汉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安平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国,治所仍在安平。宋人欧阳忞著《舆地广记》中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北魏复改为博陵郡,隶属于定州。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所在安平。直至北周,少有变更。隋时,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唐杜佑《通典·州郡·博陵郡》中说:“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自唐以后,博陵之称专属定州。
三相堂:缘于唐代崔氏“三相出诸一门”。崔铉,字台硕,为唐武宗、宣宗时宰相,会昌三年为中书舍人,后封魏国公。铉之叔父崔元式亦为唐宣宗时宰相。铉之子崔沆,字内融,乾符五年为户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唐僖宗时为宰相。三相出诸崔铉一门,长达三十余年之久,被后人传为佳话。崔氏后人为彰显祖先的荣耀和对后人的启迪,故将堂号定为“三相堂”,“三相堂”在贵州沿河及周边地区倍受尊崇,广为使用。
世德堂:河北博陵郡苏州阊门分支泰州虎墩(东台富安)崔氏堂号。先祖在苏州的“世德堂”,取祖辈德行,代代相承之意,即“世传事业诗书重;德育人才孝弟先”;“世代光荣旌表义民芳万古;德音远播名传学士显千秋。”元末(1340-1368年),反元义军风起云涌,虎墩崔氏始祖元三公、一世祖重九公,参加义军张士杰部,农历丙午年为兵军。洪武元年,义军归附朱元璋徐丞相麾下,调入明宫廷羽林左卫军,曾征战山东、北平等地。洪武2年(1369年)攻打庆阳时阵亡。其孙伯一公(伯川)补伍从军,明正统7年,封为千户长。虎墩崔氏二世祖大亨,1380年左右随伯父九六公、叔父元季公,渡江北上,至明南直隶(清代江南省)淮扬道泰州府海安县海北一带。崔氏一支自此入籍虎墩(今东台富安),居西场一带。重九公为虎墩崔氏一世祖。
山东崔氏堂号
山东栖霞 紫现堂 山东曲阜 敦叙堂
山东桓台 鲁桓堂 山东博山 和顺堂
山东莱阳 万第堂 山东茌平 报本堂
山东寿光 佳山堂 山东莒州 五莲堂
和兴堂 齐兴堂 兰陵堂 和善堂 永和堂
峄兴堂 乐安堂 齐寿堂 会先堂 昌里堂
浙江崔氏堂号
余庆堂 庆源堂 浙江鄞县 仁本堂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
积善堂 浙江鄞县章溪 敦耕堂 浙江鄞县章溪屏山
安徽崔氏堂号
三戟堂 安徽无为濡须 亨叙堂 安徽黄山仙源敦本堂 安徽黄山仙源 石永堂 安徽黄山仙源
崇志堂 贤良堂 中字堂
江苏崔氏堂号
世德堂 江苏泰兴润东 慎德堂 江苏镇江润洲
八行堂 江苏江阴 申锡堂 江苏常州
广东崔氏堂号
昌大堂(分堂大衍堂) 保大堂 元献堂广东中山秉正堂 永兴堂 养善堂晚节堂 清献堂迪光堂 新德堂叙伦堂 孝友堂
其他崔氏堂号
河南 洪仁堂 修德堂 振景堂 永生堂 永仁堂
山西 五合堂 土地堂 乐天堂 追远堂
河北 敬先堂 铭恩堂 兴人堂 广兴堂 圣德堂
云南宣威堂 湖南默荫堂 湖北下怌堂 聚世堂
台湾槐林堂 云南忠节堂 香港对山堂 广西文舞堂 江苏汉王堂 吉林大成堂 黑龙江大帝堂 香源堂 玉心堂 了善堂 联珠堂 仁德堂 念恩堂 华荣堂
崔姓家谱文献
山东庆云崔氏族谱四卷,(民国)崔汝璸、崔毓鑫等续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日本、美国。
江苏泰兴润东崔氏续修族谱八卷,(清)崔敦文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海安虎墩崔氏族谱,(明)崔三锡纂修,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木刻清顺治间补修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洲崔氏宗谱六卷,(清)崔元鸣等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
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四卷,(清)崔纪龙等重纂,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六卷,(民国)崔希圣重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崔氏重修庆源堂谱序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街道。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街道。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街道。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民国)周权纂修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仁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溪崔氏积善堂宗谱不分卷,(民国)邵国卫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溪屏山崔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崔前育、应廷赓等纂修,民国十儿年(公元1930年)敦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街道崔岙村。
浙江省常山定阳崔氏宗谱二卷,(民国)崔谷亘重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招贤乡招贤村。
浙江省象山崔氏家谱一卷,(清)蒋凤仪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崔衍祥等重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石永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支谱六卷,(民国)崔祥奎等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享叙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涛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森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太和崔氏支谱十卷,崔玉峰修,现收藏于苗集镇西崔庄。
福建浦城崔氏合修族谱十一卷,(清)崔维城、崔映魁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南项城崔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项城县档案馆。
仙源崔氏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森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宁乡崔氏七修族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尊高等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默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太平仟源崔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森编,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太平仟源崔氏享叙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崔铸编,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朝鲜朔宁崔氏三编世谱,总目一卷,(民国)崔鹤九编,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铜版活字印本四册。
崔姓字辈排行
贵州沿河(松桃、印江、思南、遵义)、重庆酉阳(黔江、秀山、彭水)、四川遂宁(安岳、涪州)、广西百色(凌云、东兰、凤山)、陕西安康、新疆崔氏字辈:
启文万宣显,崇元广庆承。
统正洪光照,道德永忠贞。
齐廷仁让著,乃祖在怀清。
作述贻谋绍,贤才应运兴。
诗儒隆晋锡,裕顺树恒春。
立国通谦训,传家守鼎铭。
和风开化育,景泰佐时恂。
世泽绵延远,蕃昌献治平。
安徽阜阳崔氏字辈:“子富奇景玉、殿文镇国家、光裕业荣大、永昌万世华”
安徽太和苗集崔氏字辈:“俊文广(玉)永,泽润昌盛,安泰康恒,德裕隆荣,宗耀达庆,福禄寿盈......”
江苏海安虎墩(东台富安)崔氏字辈:“重大伯叔永,子朝道秉绍,克士之尔我,德隆昌宗广,世业恒荣庆,群良必肇贤。”
江苏盐城西乡(建湖芦沟)崔氏字辈:“华振宗宜越(雨),坛林应芾锦,锡广(鹤、建)兆家兴(志),国伟民安富,雄才立世魁,彦群吾亦旺,卓杰永呈辉。”
江苏东海、山东日照、莒县崔氏字辈:“基(吉)肇(照)荣(永)维(为)久恩(本)延(元)世科(克)昌书传兴裕远尊祖耀增光崇文家国盛孝敬显宗堂诗礼承绍绪仁德恒祯祥忠厚喜益寿乾坤平安康”。
江苏滨海崔姓字辈:“辂君意正德昌文,锦允士万立国臣,柬达家开兆兴善,孝敬先仁盛保明。”
江苏涟水崔氏字辈:“秀玉发广能(恒)正”。
江苏泰州崔氏字辈:“红宝章步世”。
江苏邳州崔氏字辈:“石岩廷大来 景维兆田茂 宗富合心同 ……”
安徽和县崔氏字辈:“大有德信……”
安徽岳西崔氏字辈:“与天正华元秀仲吉汝允从长尚胜全学立文可锦启家尊达道用世显忠良继述光宗祖诒谋在义方存仁滋厚福作善致祯祥先泽思同绍诗书庆绪昌”。
安徽蚌埠崔氏字辈:“大天从明同继无延振统绪兴淮海北谱接太(泰)山东乐善传家永陈村卜兆熊”。
山东冠县崔氏字辈:“光文兴太学 培含凤致春 诗书勤讲说 德性恒明新 常思深体味 可曰大完人…”。
山东利津崔氏字辈:“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
山东芝罘崔氏字辈:“广运熙盛丕咸永昌”。
山东蓬莱崔氏字辈:“连成大红……”
山东嘉祥崔氏字辈:“遵绳保维,宗功信伦“
山东曲阜崔氏字辈:“洪(宏)玉井……”
山东莱州崔氏字辈:“汝□光百□永有廷启明鸿天春”。
山东莱阳崔氏字辈:“子其志洪瑞”。
山东茌平崔氏字辈:玉 庆 正 洪 维,永延奇坯传,怀德本培善,现法在升吉
山东青岛崔氏字辈:
东兴支派:“九孟成世天文复启玉含(兆)永延学士(仕)”;
下疃支派:“进本学明显”;
崔家滩支派:“锡源桂焕坤铭清栋烨坊钦洵松炜坪锐淳柏灿幸锋济相煇(辉)均钟治森煖(暖)基”;
大崔庄支派:“永凤元(学维)文立宗金润荣熙壬钦河林燕均”;
山东即墨崔氏字辈:
……永锦文元同桂克明俊德……
山东胶南崔氏字辈:“兴士铎(全祥钢广臻)礼(钊恭雄承云龙文志勇敬)伯(大锦)光(花续纬荣佐佑)东(首)尔(日化有)良
山东平度崔氏字辈:“明德宝锡……”
山东高密崔氏字辈:
大庄村支派:“清松熙培锡潘本照增钦□根烈地锯”;
另一支派:“红凤志万成敬”。
山东青州崔氏字辈:“九登洪(学)天(景传)毓(建)继彦”。
山东安丘崔氏字辈:“西洪林同风”。
山东梁山崔氏字辈:“元凤(兆)怀瑞(光)相本镇”。
山东诸城崔氏字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东利津崔氏字辈:“保连春汝兆宪庆发祥”。
山东东营崔氏字辈:“祥成福贵……”
山东泰安崔氏字辈:“洪岭昌尔示德已保已德”。
山东沂源崔氏字辈:"宝现(宪)光(广)恒福禄增祥"
山东淄川崔氏字辈:“玉振宝献……”
山东临淄崔氏字辈:“荣克复伦智大学一毓良成玢万自川士敬以德英晓泽”。
山东宁阳崔氏字辈:
一支:“福华荣全元贵富”;
二支:“朋友冬春明仁义周智文武治民章梅”;
三支:“顺水臣扬礼珠”。
山东博山崔氏字辈:“承玉德克昌”。
山东高青崔氏字辈:“振同齐家 富贵荣华”
山东新泰崔氏字辈:“世守家传锡庆基昌载兴以仁咸绍鸿祥”。
山东东阿崔氏字辈:
一支:“文怀玉青衍存心行正道万古一派传”;
二支:“成京鸿大海皖徘玉清言存心行正道万世易贝传”。
山东宁津崔氏字辈:“长华秀德(荣)万建”。
山东平原崔氏字辈:“龙云兴书甲学宗”。
山东齐河崔氏字辈:“家传守宗绪红学缜晷光”。后续:明、志、益、建、新、兴、化、世、昌、瑞、祥、 继、胜、民、宁、靖、丹、心、保、安、康
山东高唐崔氏字辈:“万鸿化希明成学肇书兴汶唐聚善美崇德继脉昌敬宗树孝志庠序含六芳”
山东邹平崔氏字辈:“福贻永传云中守正志光乃先”。
山东郓城崔氏字辈:“林官玉太师节礼建峰”。
山东单县崔氏字辈:“才景洪连建永”。
山东单县崔氏字辈:“同宗思厚新端刚正勤以持家兆卜鸿庆”。
山东曹县崔氏字辈:“明广一正教”。
山东苍山崔氏字辈:
一支:“济克玉保文庆学”;
二支:“凤振文学继建
山东临沭崔氏字辈:
一支:“凤广社会尚在臣宫月”;
二支:“□尊天弘太风三学世广继泽震卿□德润宗昌隆景观裕正宪锦浩树照延”。
山东临沂崔氏字辈:“奇守宝允荣光兆
山东沂水崔氏字辈:“文章德玉锡宏”。
山东沂南崔氏字辈:“兆(召广)连(新富)纪金”。
山东兰山崔氏字辈:“凤永玉山泰景文庆士振”。
山东滕州崔氏字辈:“玉井(景)保(宝)洪(宏)瑞(祥)建国”。
山东邹城崔氏字辈:“振风令德维存友”。
山东肥城崔氏字辈:“正黄文圭军史清广力云记德洪福兆月保振兴龙”。
山东汶上崔氏字辈:“崇本明伦绪思礼振家声”。
山东日照、莒县、江苏东海崔氏字辈:“吉照荣维久,恩延世克昌,书传兴裕远,尊祖耀增光,崇文家国盛,孝敬显宗堂,诗礼承绍绪,仁德恒祯祥,忠厚喜益寿,乾坤平安康”。
河南修武崔氏字辈:成生运于俊之风国(芬)明,勋功万载垂,业绩百世名,朝泰安民乐,福德善兴隆。
河南渑池崔氏字辈:“友应从连之学凤殿中云鸿道书月乐德”。
河南鄢陵崔氏字辈:“皇恩雨露深”。
河南孟州崔氏字辈:“绍清子(恩)广贵恭宽信敏惠”。
河南永城崔氏字辈:“大师怀邦云金(洪)守王廷永传家”。
河南唐河崔氏字辈:“广立万世永庆书端得明照发”。
河南濮阳崔氏字辈:“广克福三朝常秉新殿朕希旺献祥瑞光华庆永平”。
河南鹿邑崔氏字辈:“德效首庆由涡家安全”。
河南宁陵罗岗崔氏18~~67世字辈:会殿修本体,敬守希传方;继效振法广,毓兴树德芳;建照超耀宪,延增庆占营;宝贵义志高,永远生才金;福禄寿瑞祥,长久百万春。
河南邓州崔氏字辈:崔成 天春 德亮坤常思 尚应汝从习 之进山玉连 书有克继明 文凤咸国荣 永恒士秉立 殿学体建清
广东惠东崔氏字辈:“建必光尧应爱如德”。
广东电白崔氏字辈:
霞洞支派:“荣慎南玉登光”。
塘涵支派:“周登大德起”。
广东罗定崔氏字辈:“君广日秀肇其永启世雄松”。
广东佛山崔氏字辈:“启维仁云日”。
湖南长沙崔氏字辈:“荣荫昌先泽经纶裕继贤敬宗怀孝友光德庆长延”。
湖南临湘崔氏字辈:
原派:“千庆福朝友仕伯万仲丹廷应太长文章华国开培祖诗礼传家世俊昌”;
乾隆大帝御赐字派:“人亮学纯崇仁尚义克召先德永振家声”。
湖南平江崔氏字辈:
五行生万物,六合运三光,重厚兴启发,永世乐荣昌,华国文章茂,传家祖德悠,明良赓盛大,福寿衍洪畴
注:湖南临湘与湖南平江已确认为同一源,临湘为福四公支下,平江为乐山公支下,福四与乐山公为堂兄弟
湖南宁乡、益阳、湖北洪湖、天门、仙桃、钟祥崔氏字辈:
原派:“世太伯单单元山克安”;
五甲十代名派:“允思显元廷朝文行忠信安富尊”;
二甲十代名派:“彦单永单时守良道(崇)明开国启(承)胜(家)”;
五、二甲二十三代下合派:“荣荫昌先泽经纶裕继贤敬宗怀孝友光德庆长延日彦廷王自草维之继光观应从希立世泽启贤良文章昭代盛诗礼振家邦祥瑞芳声大宗枝定远昌经纶裕端祥诚信结挚交湘鄂今焕彩洪资再生辉”。
湖南衡阳崔氏字辈:“用臣鸣文朝添赐敦本彰先德家”。
湖南双牌崔氏字辈:“松柏文有达政楚成灯明一二三四五元仕大朝廷”。
辽宁锦西崔氏字辈:“封文显德克永康祥”。
辽宁本溪崔氏字辈:“振金书景……”
辽宁法库崔氏字辈:“景田鸿兴克泰思龄悦文传武可烈龙亭连三居魁耀先化朋恒远敬德人增常盛”
辽宁辽阳崔氏字辈:“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维政天廷尚常纪宏云万世庆”。
辽宁营口崔氏字辈:仁毓凤麟岁,善培勤贵芳,阖庭长印福,翰墨永生香(毓——玉,麟——林)
河北庆云崔氏字辈:“志朝启延中首学裕汝泽振峰全”。
河北青县崔氏字辈:“积廷文天玉金广本培承先志督守忠传继世永昌德和仁裕厚逸千良纯宽洪俊理敬容庄孝友秉信树正伦常聪通睿智亚敏华章兴宁祥瑞家富国康”。注:该支崔氏字辈按大甲子循环使用。
河北临西崔氏字辈:“大善晓子恩建国志占鸿亚天道海永士林仁廷功”。
河北魏县崔氏字辈:“玉跃志国建,日月光明现”。
四川宜宾崔氏字辈:“朝廷万顺玉学传家发达远国正天兴得太平”。
四川威远崔氏字辈:“子成光言廷清正方泽扬益太永兴祥嘉士新生盛国中绍明良平华天甫昌江河炜信章宏达奎玙敬师凯卓建刚”。
湖北宜昌崔氏字辈:“百世声传芹藻香子孙繁衍邦家光”。
湖北长阳崔氏字辈:“永发大华志孔家(嘉)阳(扬)”。
湖北老河口崔氏字辈:唐全太本然基锡
江西上犹崔氏字辈:“国荣昌宏开少庆”。
重庆渝东崔氏凤揆公派下(万、石、忠)八大房字辈:天地玄黄;仁义兴昌;宏隆勋昭;景宴齐康;正启国顺。一二三四五;六永锡锺英;泰极炳坤建;洪模焕陛铭。统绪元亨贞;直方如至诚;修省立大本;果行权常经;育才庠美满;进化运文明;敦厚崇福祉;豫悦有达人。
上海崔氏一支字辈:“国正天星(兴)顺官清民自安”。
宁夏崔氏一支字辈:“仲兴(旺金银)永泰(魁广)国(举选政祥富有忠信盛庆)□守字振景”。
崔氏一支字辈:“忠良庆尚广启治政长庭”。
崔氏一支字辈:“有本自光昌”。
崔氏一支字辈:“加佩学寺大道帮君正”。
崔氏一支字辈:“连书有克吉明文凤献国荣永衡士”。
崔氏一支字辈:“大膺克之文学永启世代宏昌善良广继福远泽长传承祖德光明志向家庭清正宜尽振新安守繁荣”。
重庆渝北崔氏字辈:七殿文维五,六永锡钟英,太吉鸿光照,成模换第明,兴正治国顺,仁孝以贤君,礼义安邦定,久远保朝廷
河北衡水故城(原山东武城)南马村崔氏字辈:“士圣居武城,远曰养名之,致学德展玉,秀花召荣彦,金。“。
崔姓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世推三虎;人羡五龙。——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崔氏祠堂 上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崔琳、及其弟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三弟兄。崔琳官至太子少保,崔珪官至太子詹事,崔瑶官至光禄卿,时号“三虎”,因官阶都在三品以上,又号称“三戟崔家”。下联典指唐代博陵安平人崔玄暐及其弟崔昪、子崔琚、孙崔涣、曾孙崔郢五人,人称“五龙”。崔玄暐,明经科进士,历官高陵主簿、记部员外郎、凤阁舍人、天官侍郎,为官公正廉洁,深得武则天赏识,长安年间官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因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有功,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一生以清白著称。崔昪,历官司刑少卿、尚书右丞。崔琚,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崔涣,长于议论,历官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中,玄宗逃往四川,他在路上迎接以表示中心,又由宰相房琯推荐,于是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肃宗时,官江淮宣谕选补使,选拔人才,不照顾亲友。代宗时,官御史大夫,因批评宰相元载而被贬为道州刺史。崔郢,历官商州防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一门孝友;三礼义宗。——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武城人崔邠,,字处仁,进士出身,历官吏部侍郎、太常卿,以耿直知名。他家三代同灶,和睦相处,宣宗曾说他家“一门孝友,可为士族的典范。”下联典指南梁清河东武城人崔灵恩,少年时读遍五经,尤其精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和“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在魏时官太常博士,入梁,官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聚徒讲学时,听者常有数百人,后出任桂州刺史。著有《周礼集注》、《三礼义宗》《左氏经传义及条例》等,共一百三十余卷。
五原贤守;四皓齐名。——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崔寔为五原太守。下联典指汉·崔广号夏黄公,为“商山四皓”之一。
覆瓯待相;却璧鸣廉。——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武城人崔琳,受玄宗器重,玄宗曾写下他的名字,用金瓯覆盖。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安平人崔挺,字双根,孝文帝时官光州刺史、光州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廉洁,有人送他玉璧,被他拒绝,说:“过去没有杨震之金,今日岂能有崔挺之璧。”
秉仁岳峻;动智渊明。——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后魏太中大夫崔敬邕碑文联句。
和睦妯娌;善事姑嫜。——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六言通用联
八行称于众口;三相出诸一门。——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密州文学崔贡,字迁硕、仁和人。端重有学识。大观中诏天下郡县保任士有孝弟睦蠏任邱中和八行者,贡入太学,司成考验以闻,后授密州文学以卒。乡尊之曰“八行先生”。下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封魏国公崔铉一门三相。
七言通用联
中年弍才号大儒;少小博学通百家。——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官吏、文学家、书法家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平安)人。十八岁进京师,精通天文、历数等,后举弍才,被荐为宿德大儒,从政有绩,升迁济北相。下联典指东汉文学家崔斛,字亭伯,涿郡(今河北省平安)人。年十三,通《诗》、《易》、《春秋》,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后官至司徒。
教民纺织留世远;立石直笔播誉长。——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尚书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是著名的政论家,桓帝时任议郎,后迁司马,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其代表作有《政论》,对当世大胆抨击,为时人称颂。下联典指后魏司徒崔浩,字伯渊,清河人。诏总理史务,监秘书事,作国书三十卷,立石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族之灾。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才高八斗”的大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联。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人。开元进士。曾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黄鹤楼》一诗。甚为李白所推崇。李白《登黄鹤楼》诗中有句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有《崔颢集》。
苏少娣能和妯娌;唐夫人善事姑嫜。——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苏少娣嫁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理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下联典指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床堆象笏兴宁里;名卜金瓯宰相家。——佚名撰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祠堂联[祠祀此支崔氏始祖崔思义]
崔氏祠堂坐落在白沙村北、老官道(今汴洛高速公路)南,背临洛水,南望嵩山,占地面积达2900平方米,由舞楼、山门、耳房、拜殿、过厅、正殿、配殿、偏殿、库房、厨房等十余处建筑组成,气势宏伟,富丽堂皇,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全是皇族家庙式样。山门上方嵌“崔氏祠堂”木匾,正殿后墙镶“崔氏祠堂”石匾。正殿暖阁内设始祖碑,拜殿明柱上悬挂着这副孤形的木质楹联。山门内过道旁,还竖有袁世凯撰文并书写的《崔继泽墓表》。祠堂对面,建有一座戏楼,砖瓦木质结构。戏楼前台的四根石柱上,保留着咸丰壬子(1852年)年间镌刻的两副对联,分别是:“乃文乃武把往事何妨再叙;演忠演孝劝世人莫作闲看”、“刻羽引商此中隐寓春秋意;知往观来局外须深劝戒心”。早年,祠堂后墙上悬挂着皇帝亲书的"钦赐"牌示,凡在官道上过往的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务必入祠参拜,无不肃然起敬。元朝末年,中原大地兵连祸接,人口损伤惨重。朱元璋南京即位以后迁山西、河北等省之民,到河南及沿海各省。洪武四年(1371年),崔氏始祖崔思义,自山西省潞安州长子县兴宁村迁居河南省巩县白沙村。生有五子,后分为五门。单说次子举,传至四世满时,生有七子。其中第三子名标,因作战有功,被招为亲王郡马,官拜亲王府仪宾。
八言以上
慈父神君,民歌遍汲县;清风高节,师表出增城。——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官吏崔琼的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观文殿大学士崔与之的事典。崔与之,字正子,增城人。治绩卓著。谥清献,有《菊坡集》。
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
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崔阳廷、崔显达合撰安徽省岳西县沙岭崔氏支祠联。
崔姓姓氏名人
崔姓春秋战国
崔杼(?-前546),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齐惠公时为正卿,以弱冠之年有宠于惠公。惠公死,为高氏、国氏所逐,与国氏出奔卫国。后返齐,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庄公),杀太傅高厚。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
崔姓两汉三国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南)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崔篆(?~?),西汉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
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著述颇丰。
崔烈(?~192年),东汉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平,名不详,字州平,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
崔姓晋十六国时期
崔洪(?~291),字伯良,西晋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
崔悦,字道儒,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崔林曾孙,崔宏的祖父。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石虎末崔悦为新平相,为新平郡人所杀。
崔浩,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姓南北朝时期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灵恩,南朝梁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鸿,字彦鸾,南北朝时期东清河郡鄃县(今山东临淄市淄川区)人。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
崔挺,北魏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471-499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崔姓隋唐时期
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颢与《黄鹤楼》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唐朝末年为忠武军节度使,著名大臣。
崔琳,唐代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
崔玄暐,唐代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后人称五龙。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举进士。大足元年,为宗楚客称荐,擢新丰尉。神龙中,附楚客、三思,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复预讨韦庶人谋,授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开元中,拜吏部尚书,终并州大都督长史。史称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封齐国公。
崔宗之 , 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诗一首。新唐书《李白传》载,崔宗之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 李琎、李白、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酒中八仙)。其中崔宗之称为四仙:“四仙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累迁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为宰相。与朱温相结,欲倚之除宦官。屡罢政事,均以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拜宰相,时号“崔四人”。
崔国辅,唐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
崔姓宋元明清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人著有《崔清献公集》。
崔白,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道光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政声卓著,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潜心著述,作品有《念堂诗话》四卷、《念堂诗草》一卷(收入《晚香唱和集》第五册)、《津门百咏》(即《津门竹枝词》)、《津门杂记》,选辑《沧州诗抄》、《庆云诗抄》,编纂《庆云县志》、《庆云崔氏族谱》等。崔旭与梅成栋、姚元之皆出自乾嘉著名诗人张问陶(号船山)门下,合称“张门三才子”。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府魏县(今河北魏县)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崔纪,康熙末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陕西巡抚、湖北巡抚。先后督顺天学政、江苏学政,治理学。乾隆二年(1737),在陕西提倡凿井灌田,兴修水利。乾隆十五年卒。
崔乃镛,(1681-1754),字伯璈,号餐霞,陕西同官县陈炉人,清康熙辛丑(1721)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
崔姓近代以来
崔田民(1912-1991),陕西省绥德县人。第二炮兵原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崔文斌(1917-1998),陕西省绥德县人。北京军区空军原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崔建功(1915-2004),原名崔日发,河北省大名县人。昆明军区司令部原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崔嵬(1912年-1979年2月7日),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导演、演员。第一届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崔适,(1852—1924) 浙江吴兴人,字怀瑾,一字觯甫。初受学于俞樾,与章太炎同门,治校勘训诂之学。后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影响,专治今文经学,成为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之一。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所著《春秋复始》,以《春秋谷梁传》为古文;《史记探源》,以《史记》本是今文学,为刘歆所窜乱,及杂有古文说。其他著作有《五经释要》、《论语足徵记》等。
崔琦(1939年— ),河南平顶山宝丰人,美国国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崔毅(1930—),山东省蓬莱县人,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政治部原主任、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崔汉,1935年8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广西柳州电视台副总工程师。1958年在核工业部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中国爆炸物理电子学科创始人之一。
崔大林(1949年——)男,辽宁沈阳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7-2009),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曾主管中国足协工作。
崔艺华,广东龙川人,循环集团董事长。
崔健,1961年出生于一个朝鲜族家庭,著名摇滚音乐人。成名曲为1986年的《一无所有》。
崔永元,著名央视主持人,主持栏目《小崔说事》、《小崔说立波秀》、《实话实说》《谢天谢地,你来啦》等,纪录片《我的抗战》总策划、主持人。
崔天凯,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第十任中国驻美大使。
崔保安,1948年12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年元月毕业于河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现任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林,河北人。评论员、财经作家、资深媒体人
崔亚东,1954年12月出生,河北蠡县人。副总警监警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并于2014年1月23日,当选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崔世昌,1954年2月生,广东新会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崔世昌核数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崔世安,祖籍广东新会,1957年出生于澳门,第三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崔世平,崔世安的堂弟。
崔华,中国科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1962年11月出生,四川安县人。
崔朝,1961年5月生,河北沧县人,天津市监察局副局长。
崔亚楠,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导演
崔志刚,1949年生于北京,书法家,作家,编辑、学者。
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崔丽,女,1958年出生于辽宁,籍贯辽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崔枫林,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60年10月出生,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经济师,,现任中共本溪市委副书记、本溪市人民政府市长,拟任中共本溪市委书记。
崔亮,(1986年3月24日-),籍贯辽宁沈阳,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男子运动员。2003年的短道速滑加拿大分站世界杯的男子5000米接力赛赢得冠军。
崔文,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崔文华,男,江苏人,1974年1月28日出生,改变欧美选手垄断举重大级别项目的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人。在三届世锦赛上五夺冠军,填补了中国举重在超大级别上与世界冠军无缘的历史。
崔玉华,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42年2月出生。曾任北大六院院长。现为《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特聘审稿专家、中华精神科学会妇女精神医学学组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应用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生协会理事。
崔子格(Queena),6月25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中国内地女歌手,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崔若涵,2005年11月0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大陆童装平面模特、儿童演员。2005年11月2日生于北京。
崔健,1961年8月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人、电影人。其音乐风格多样,横跨摇滚、民谣、雷鬼、嘻哈、中国民乐、放克及电子乐等曲风。
崔林,1982年4月9日出生于中国黑龙江哈尔滨,中国内地男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