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义形起名网
- 蓬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蓬(P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万姓统谱》上的记载说,西周时期,周天子封支子于蓬州(大约今天四川省蓬安县一带),建立了蓬国。后来蓬国的王族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蓬氏,时代相传。二是出自以植物草名为氏。据《姓氏考略》上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蓬球,是北海人,古代的北海在现在的山东省北边,烟台市蓬莱一带,生活在长满蓬草的丛林地带,故以居住的特征指草为氏,称蓬姓,世代相传。这个家族是少见的以草为姓,成为当今蓬姓的主要源流。
蓬姓蓬姓溯源
蓬姓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天子封赐给支子的地名,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宗妃于巴,建巴国,子爵,后迁都于阆(今四川阆中),巴人因此归附西周王朝。后来周天子又割出巴国的伏虞邑,封自己的庶子于该地,因伏虞邑中有蘕山,因称蘕邑(今四川营山安固),建立了一个小诸侯蘕国。
实际上,蓬国是巴国早期的一个从属小国,历史鲜有记载。蘕国后在西周晚期被巴国吞并。
到了战国中期的周慎靓王姬定五年(秦惠文王嬴驷后元八年,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巴王被虏。秦惠文王在江州(今四川巴县)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国、蓬国故地皆纳入秦国的郡县体制。
蘕国被吞灭后,即有蘕国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以国名为姓氏,曾有族人迁往楚国出任为大夫,称蘕氏,后皆简笔为蓬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páng(ㄆㄤˊ),今读作péng(ㄆㄥˊ)亦可。
蓬姓第二个渊源:
源于植物名称,出自汉朝时期传说人物蓬球,属于以居邑特征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汉朝时期有一位名人叫球,字伯坚,是北海郡人(今山东烟台蓬莱),生活在西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
传说,在汉武帝刘彻太始年间(公元前96~前93年),球上山伐木,突然闻到一种很馨香的味道,于是他顺着香味寻找到一个奇怪的地方,那里有一大片金碧辉煌的宫殿,进去一看,里面有四个绝代佳人正在大厅内弹琴奏乐。球球心里很害怕,连忙退了出来,回头一看,又什么都不见了。他惊惧得赶紧跑回家。回家后大吃一惊,原来的家已经蓬蒿丛生,自己与邻居的房屋都变成了废墟。一问旁人,才知道时间已经到了汉哀帝刘欣建平年间(公元前6~前3年),原来,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他竟然不知不觉在山上度过了九十余年。于是,球在感慨之下指蓬草为姓氏,自称蓬氏,史称蓬球,其后裔子孙世代沿袭蓬氏至今,正确读音作péng(ㄆㄥˊ)。
蓬姓族人大多尊奉蓬球为得姓始祖。
蓬姓第三个渊源:
源于傣族,出自汉朝时期古泰族,属于以国名为氏。
蓬国,亦称掸国、擅国、泰国,是汉朝时期古泰族早期建立的国家,至今鲜为人知。有的历史文献中对蓬国历史偶有提及,但皆十分简略。
泰族,就是古代掸族,公元初年,以“掸”名号出现在中国史书记载中的蓬国,就是泰族先民建立的国家,从中国历代史籍记载中,可以找到其一脉相承的发展线索。
追根溯源,泰族原来是分布于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古越民族的一个分支。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窥见其演变发展的渊源关系。
汉语古音“掸”为“擅”,蓬国故地在今缅甸联邦共和国东北部的掸邦一带。据史籍《后汉书·西南夷传》的记载,汉和帝刘肇永元九年(公元97年)、汉安帝刘祜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汉顺帝刘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蓬国国王雍由调先后三次派遣使臣至东汉王朝通好,“奉其国之珍宝……献乐及幻人(杂技演员和魔术师)能变化、吐火、自缚自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次”。汉王朝回赠了“金印紫绶、金银采缯”,还授予雍由调为“汉大都尉”的官街。
蓬国使团中的演员在汉都洛阳演出的“都卢寻”(爬高竿)、“临高履索”(悬空绳技)和“鱼龙之戏”(魔术)等节目,大受汉朝官吏、文人学士们的赞赏。其杂技魔术的传入,在汉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书记载中说这些演员自称是海西人:“海西即大秦,掸国西南通大秦”。中外学者对这个大秦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南印度,即史籍《法显传》中记载的“哒亲”;二是指古罗马帝国,说明当时的蓬国位于汉朝向西南通往印度乃至罗马的途经要地,在沟通东西方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的媒介作用。
西汉时期,博望侯张骞所指的“西南通大秦”的滇越(越赕),就是泰民族先民最早在中国史籍中出现的称谓。“赕”,就是川原(山间河谷盆地,俗称平坝)。滇、掸、傣、泰,均是赕的同音异译。泰族称“泰”的意义,就是指“住在平坝上的人”。
公元十三世纪末期,蓬国蒲甘王朝衰落后,泰族民众大批向南推移,占据了上缅甸地区,统治二百五十年之久,史称“掸族统治时期”(公元1287~1531年)。
后来,有蓬国(掸国)的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蓬氏,世代相传至今,是泰族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男子以龙为称,女子以凤为称,龙和凤是最尊贵和至高无上的中国古老标志。
在今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少量蓬氏族人分布。由于蓬氏一族为泰族各支的先祖,因此时至今日,泰族的各个分支族人,无论年龄长幼,凡是见到以“蓬”为姓氏的人,皆尊称“阿普”,本意为“龙、上祖”,现代普遍解释为“老爹”,都十分尊重。
蓬姓得姓始祖
蓬球。字伯坚,西汉北海人。泰始年间他上山伐木,突然闻到一种很香的味道。他于是顺着这个味道寻找,找到一个奇怪的地方,那里有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进去一看,里面有四个绝代佳人正在大厅内弹琴奏乐。蓬球心里很害怕,连忙退了出来,回头一看,又什么都不见了。他立即回家,发现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时间已经进到了建平年间,他已经不知不觉在山上度过了近100个年头。回到家里,以前的房屋都变成了废墟,杂草丛生(《蓬球的神话故事》在历史上很著名,即“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于是他指草为姓,称为蓬氏,他的子孙沿袭,也称为蓬姓。故蓬姓后人奉蓬球为蓬姓的得姓始祖。
蓬姓迁徙分布
蓬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古代,蓬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北海。
蓬姓郡望堂号
蓬姓郡望
蓬氏的望族居住在北海(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和长乐(今天的河北省境内)。
长乐郡:长乐郡有二处,一是后魏及隋代所置,治所在今河北省冀县一带。一是唐代所置长乐郡,治今福建省闽侯县。蓬姓望族所居,是为前者。
北海郡:汉景帝置。相当于今山东省潍坊地区。
蓬姓堂号
(缺)
蓬姓宗祠楹联
蓬姓四言通用联
源自西周;
望出北海。
——佚名撰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蓬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支衍周族;
异见汉朝。
——佚名撰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蓬氏源于周族王裔。下联下联典指西汉北海人蓬球,字伯坚,相传武帝太始年间进山砍树,忽然闻到一阵异香,便迎着风头找去,见到一处宏伟的宫殿。走进大门,里面大堂上有四位美貌绝伦的女子在弹琴、下棋。他因惧怕退了出来,再回头看去,什么都没有了。回到家时,已是哀帝建平年间,已过去了近一百年,他家及邻居的房子,都已成了废墟,杂草丛生。
鸟分闲苑;
支衍周潢。
——佚名撰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周朝周成王封支子于蓬州,其子孙以蓬为姓。
蓬姓五言通用联
以蓬草命姓;
因封地发迹。
——佚名撰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蓬姓的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2》介绍)
蓬姓七言通用联
长风破浪雄心足;
喜水乐山兴致高。
——佚名撰蓬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散嵌格镶嵌蓬姓望族居住地“长乐”二字的嵌字联。
蓬姓九言通用联
为矢悬门,表丈夫大志;
编庐养晦,树隐士高风。
——佚名撰蓬姓宗祠通用联
联载《姓氏族望联》,全联典指后汉时期北海人蓬萌事典。(见上题头《三、历史名人》介绍)
蓬姓历史名人
蓬姓蓬萌
字子庆。后汉时期北海人。在当地担任亭长的职位。因为家里贫困,于是到长安做生意,到了长安以后,听说王莽为了专权,将自己的儿子都杀掉了。于是他对眼前的社会失去了信心。他对亲友说:“三纲已经不存在了,我再不离去也要受到灾难了。”于是他将亭长的衣服帽子挂在城门,就带着家人度海而去。一直到光武中兴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编庐隐居在崂山,他在那里认真修炼,感化了那里的人。朝廷知道他的去向后,多次召他作官,他都没有答应。
蓬姓蓬化文
字彬清。山东高密人。民国十五年毕业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后来到南京就读中央党务学校。毕业以后参加了北伐军,同时进行训练工作,步入政界。民国18年,青岛市党部改组,他退出政治,转入教育,担任高密县立中学校长。“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哈尔滨倡导抗日救亡运动,并一度成立抗日救国军。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浙江省训练团任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回到青岛参加政府的工作,担任多种重要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迁居到台湾,仍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80年1月逝世,终年80岁。